“走出去”——2010年紡織業的重大課題。中國紡織業在虎年似乎已站在了新的希望之上:面向全球的跨國經營。
“走出去”的智慧——
“走出去”:紡織業的王者之道
“從改革開放就開始的全球紡織產業向中國的轉移,其實發達國家轉移的主要是加工制造環節,產業的高端領域,比方說設計、研發、品牌、渠道、流行趨勢、先進的纖維材料和工藝裝備,都掌控在自己手上。中國雖然有所進步,但究竟有多少話語權還需進一步努力。”日前,就“新一年中國紡織業的國際戰略”問題,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孫淮濱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他認為,要突破眼前的桎梏,勇敢地“走出去”、獲取全球高端資源為己所用才是王者之道。
“紡”遍全球
企業“走出去”代表了一種成熟、進步、自信和胸懷。紡織服裝企業不向外走,不走向國際市場,就不可能培育出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跨國公司。
“我國紡織企業‘走出去’有五種類型。”孫淮濱指出,一是國際援助型,幫助非洲國家建立紡織企業,為援外項目;二是響應政府號召型,參與國與國之間的合作,國家需要作為企業的戰略目標,屬于政治任務;三是規避配額型,到第三國投資建廠,改變產品原產地,規避貿易壁壘,享受被投資國的關稅優惠;四是資源指向型,尋求國際化經營,利用國際資源彌補自身不足,增強企業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力;五是跨國配置型,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在全球化下進行資源配置、跨國發展的企業,企業具有全球化意識導向,在戰略高度尋求可持續發展。
新的深刻背景
金融危機重創全球經濟之下,資金短缺、融資困難成了國外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諸多有品牌、有渠道的公司也出現了經營壓力加大、庫存積壓嚴重、運營資金趨緊、盈利水平下降等突出問題,有部分企業甚至出現債務危機。為了擺脫資金困境,它們希望中國一些有實力的紡織企業“走出去”,建立資本關系、合作關系——金融危機給企業“走出去”收購品牌和渠道提供了天賜良機。
經濟的全球化、金融危機的爆發給我國紡織業帶來了許多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然而,也有非常有利的一面。這是因為,在我國紡織業部分產能過剩以及結構性矛盾突出的大背景下,如果過度依靠出口貿易,極易引發國家間的貿易摩擦。而到境外投資建廠,實現原產地多元化,一則可以拓展國際市場空間,減少貿易摩擦,二則對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有積極作用。此外,在金融風暴猛烈的沖擊之下,眾多企業估值縮水,包括跨國巨頭們在內的許多紡織企業紛紛陷入財務危機、經營危機——這給中國企業并購、迅速實現產業升級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發威高端:從“產品”到“品牌”
企業應全面、深入的理解“走出去”的內涵,過去是制造、加工等產業轉移性質的“走出去”,現在有更高級的“走出去”,那就是打造國際品牌,控制和影響國際營銷渠道,全面整合全球設計研發資源——“走出去”將朝系統化、立體化、高端化方向發展。
策略應“量身定”
境外投資應充分考慮成本收益。當地法律、稅收、福利制度等制度是必須率先研究的,多多與當地政府溝通,盡量聘用熟悉當地情況的人士。
業內人士建議說,對不同“份量”的企業而言,“走出去”的策略也有很大的不同:一般規模和實力紡織服裝企業,由于產能過剩,應集中力量向具有比較優勢的發展中國家轉移產能;具有超強實力和品牌的紡織服裝企業,應充分利用國際優勢資源,向研發、設計、品牌、渠道等高端環節“進軍”,謀求最大效益;對于那些易受貿易壁壘影響的棉制針織襯衫、化纖布、化纖制褲子以及棉、毛、化纖制褲子等四大類紡織品,應改變原產地,積極到東南亞、非洲及東歐這些享受歐美及經濟共同體優惠貿易安排的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投資,擴大出口;對于原料需求量大、產業鏈完整的規模企業,可以到棉花產量大、質量好的國別地區設立棉花和棉紗生產基地,確保原料長期穩定供應;對于有核心競爭力的大企業來說,應到高科技儲量和高附加值領域具有很強競爭力的發達國家,在當地收購兼并企業、設立研發中心或建立營銷網絡,以獲取優秀品牌、先進技術、管理人才和銷售網絡等要素,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紡織業:虎年拼“出走”-長春市農安縣華鑫篷布帳篷廠:http://www.dgfxt.cn/
相關鏈接:長春羊毛保溫被,長春大棚被廠家,長春大棚保溫被,長春防水大棚被,長春防火工程被,長春防火保溫被,長春車用棉被,長春軍用帳篷,長春帳篷廠家,長春大棚骨架,長春工程保溫氈,長春大棚被